洛阳嵩县,嵩南风俗录——丧葬

生老病死,人生规律,丧葬礼俗,积久成习。嵩南传统的丧葬礼俗中的追悼、纪念、评价和遗体的正常安置等社会生活成分和迷信成分交织在一起,逐步形成了有地域特色的丧葬习俗。

一、丧事程序

  人活一世,草木一秋。人生命的终结是停止呼吸,也就是死了。嵩南俗语说,人老了,或是说人不在了。表示对死者的尊重。也有人去世了,或倒头了的说法。家里有人去世,称为丧家,把死了的人按照风俗埋入土中,入土为安的过程称为“办丧事”,因为丧者晚辈要披麻戴孝,孝服孝布都是白色的,又称之为白事。(因某些原因,本文不再过多插入图片)

  1 请执事:人去世了,首先要请执事,嵩县南部风俗凡是丧事家庭,本人不能办自己家的事,都得请人办理,家人亡故,过去孝子上门 【但不能进家门】跪请邻近德高望重有威望者或村干部到丧者家里料理丧事,办理丧事的人总管整个丧事,称为管事(执事)或总管。随着社会的发展,手机的普及,现在都是电话通知请管事。

执事安排

  2、组织办理:丧事是一个家庭的大事,管事人到丧家,立即安排办理丧事人员和生活,通知左邻右舍前来帮忙,比如通知亲友,借东讨西,这些帮助办丧事的借东西的人称为旋风:帮忙挖土打墓者,称之为土工。

  3、购置用品:

  (1)2000年前办理丧事生活用具类都是左邻右舍互相帮助,如桌椅板凳,锅碗瓢盆,勺子筷子,凡物共用,免费使用。2000年后,随着社会的发展,锅碗瓢盆,勺子筷子灶具都有人出租,遇事全套物品租赁,省事方便。

  (2)购买生活用品:米面油盐,肉蛋菜类,主家自己有的,先用自家的。本着从简办理,能省则省,实在需要再购买。

  (4)购买丧祭用品:香、表、箔、 冥币、纸扎品、白纸、引魂幡、老盆、食品罐、蜡烛、鞭炮、白布等用品。

  (5)其它用品:烟、酒、毛巾等。

  4、报丧:执事总管安排人通知左邻右舍,亲戚朋友,报告人亡故信息,众人闻讯都会自觉前来帮忙,当地有破孝帽子轮流带的俗语,意思是谁家都会有丧葬之事,都要自觉互相帮衬料理:还要安排专人专程去报丧,老丈人家是头门亲戚,男亡者要先报告亡者的丈人家,女丧者要先去其娘家报告,俗称:“叫娘家”。现在报丧一般用电话或手机通知。

  5、请先生:根据主家意愿执事者请懂阴阳八卦的阴阳先儿为丧家看坟地,新拔坟地大多都是事先勘察好定准位置的,老坟地也要根据丧者死亡时辰,坟地坐落方位,确定利与不利,方位吉利方可动土掘墓,入土为安;方位不利的话,可以暂时寄埋,入土曰寄埋,把棺椁搭临时小屋放置野外,称为墓囚。等一年半载选好日子再入坟茔。也有的阴阳仙儿画符或另外想些破解办法,搁些镇物,把丧事顺利办妥。

风水先生

  6、破土挖墓 :由阴阳先生看好地方后,鸣放鞭炮,由孝子焚香叩头,再举镢朝定位墓穴四角各刨一镢后,执事者用事前准备的白布方巾包好的香烟、现金,每人一包交给土工,俗称“破土费”,孝子向土工叩头,以示感谢,土工即可破土挖墓。嵩南流行一种墓坑,先打好四五尺深的明坑,再向里打一堂墓,把棺椁放进堂墓,明坑打成,开始打堂墓叫开堂门,主家要为土工封“开堂门费”,用白布包好,包1至10元不等。

7、搭设草铺;人停止呼吸,家人呼天喊地哭爹喊妈,悲痛之余,先要为逝者洗脸净身,男的要理发刮脸,女的要梳头,整理好遗容,趁尸体没僵硬穿好送老衣裳,男性寿衣过去流行长袍马褂,上衣五件下着三件,现在一般是中山装,棉大衣;女性一般穿裙装,上六件下四件,脚穿绣花鞋。寿衣先有丧者子女穿戴整齐,脱掉再为亡者穿上。这一方面是因为怕时间长尸体僵硬,不好穿戴,另一方面则出于俗言。民间认为没来得及穿好衣服咽气,是“光着身子走了”,亲属会感到十分愧疚的。众人帮忙把穿戴齐毕的尸体抬放到上房正中搭设的“草铺上”,草铺一般有两根板凳上放几块木板,铺一层谷杆草(谷杆需顺着摆放),当做临时停放尸体的床铺。草铺搭设在自家堂屋正中,如亡者还有健在的老人,草铺要搭得稍靠右边一点,表示给老人留有位置。亡者头朝门口,头枕鸡心枕,手巾盖脸,脚蹬后墙,双足并拢,麻绳捆绑。草铺前放置四方小桌一张,中间摆放遗像镜框,像前摆三碗祭祀物品,有刀头(猪肉),油炸食品,水果等,点燃油灯(或白色蜡烛)一盏,日夜不熄长明灯,,桌下边放烧纸盆一个。一般年纪大的逝者要在家停尸三天,让亲朋好友前来吊丧,年轻逝者不论时间,简单操办,放置时间短些。

  8、 寿衣,俗称“送老衣裳”。过去都是先前准备好,通常是选择闰月的年头做寿衣。当地风俗亡人不能穿皮衣皮鞋或皮鞋底,否则下辈就转身为牲畜。材质不能选绸缎,以防断子绝孙。以前大多人家缺衣少穿,老人的送老衣裳大多是老年人省吃俭用,积攒多年,才添置一点衣料,自己动手缝制,内衣不缀纽扣,只缝飘带。也有的生命垂危,家里赶紧缝制送老衣裳,称为“冲喜”。现在,大部分人家都是人在病危时或去世后到寿衣店买回整套寿衣。

  9 、戴孝 亡者安放在草铺上,子女近亲要身穿孝服,头戴孝帽,腰系麻绳,脚穿白鞋。家境好点的人家孝子孝女穿孝衣,家境不好的人家只戴孝,不穿孝衣,孝衣尺寸,据身材高低胖瘦量体而做。均为毛边,只缝飘带,不缀扣子。孝分三等九级,看戴的孝就知道其身份,和亡者的关系。孝帽、头布、寿衣的标准:男孝:儿子孝帽三尺,长带绑裹,两角带籽棉花,侄儿,女婿孝帽一尺六寸,孙子辈孝帽一尺二寸,染黄角,重孙辈孝帽一尺,染红角;女孝:女儿,儿媳头布长三尺,长媳头布三尺三寸,侄媳,侄女头布二尺八寸,孙媳头布二尺六寸,染黄角,重孙女,重孙媳头布二尺,染红角。孝鞋,单孝鞋:儿女孝子单亲去世需穿白布表补敷面的孝鞋,用白布从前到后占三分之一补白。双亲均故,补上三分之二。

  10、搭设灵堂,灵堂,是举行祭典仪式的场所,一般丧事不搭设灵堂,若火葬或办干湿丧事则搭设灵棚。尸体火葬后,骨灰放入灵堂,不再放入堂屋;干丧(骨头丧事)与湿丧(亡人)同时办,干骨不能回家,需湿丧先进入灵棚,称为出灵,干骨才能进灵堂。搭设灵堂一般选在自己住宅外,场面宽阔的搭在自家大门外,若场地有限可搭在宅外旷地上,严禁搭在他人的住宅门前,以免不吉。

  灵堂分前场和后场,前场:前后场之间竖直杆两根,上挂竹帘一副或草席一张,帘前置放方小桌一张,左右为纸扎金山、银山,中为扇面花,两侧各置摇钱树两棵,下可放老盆,金元宝等纸扎。桌子上正中间放置遗像镜框,像前放三碗供食,香炉内插燃着的香,长明灯(早期普遍点燃油灯,后来点燃蜡烛,近期又用电灯泡代替)一盏等物品。灵前两侧丧联一副,如“想见仪容空有影,欲闻教诲杳无声”之类,若有挽幛可在灵堂前上方加挂挽幛,其他挂于灵堂四周。前场左右两侧分别挂有金斗、银斗,大前门两侧分挂“香山”各一。前后场两侧留有通道,是孝子行礼时的前后通道。 后场:灵柩或骨灰盒放置中央,紧靠棚后。孝子围坐灵柩两侧哭灵,守灵。

  11、 守灵 尊长亡,所有嫡亲、近族晚辈男女孝子围坐在草铺或灵堂灵柩两侧,地上铺些麦秸草,昼夜守候,有亲朋吊丧时,孝子频频举哀,嚎啕大哭,谓之守灵。守灵直到灵柩起殡。

  12 、接娘家 娘家接到报丧消息,要组织人奔丧,奔丧人越多显得娘家势力大,娘家人到丧家村口,并不急于进门,早有管事得到消息,急忙招呼孝子出门迎接,子女戴孝边走边哭,到娘家人面前叩头痛哭,长跪不起,求得娘家人谅解宽恕,赦免不孝不周之处。得到娘家人掺扶,孝子才能起身,陪娘家人回灵前祭奠。

  13 、安排火化 一般是在外有工作的公职人员去世必须火化,普通百姓都不愿火化,2000年以前,全部实行土葬,2000年,政府提倡火葬,干预土葬陋习,需火化者首先与火葬场取得联系,定准时间,家中安排,包括所去人员,携带物品、(香、箔、鞭炮、遗像)现金等。在灵车抵达时可由子女、亲友举行一个简单的告别仪式后,将遗体抬置灵车内,所去人员分座两侧。

  14、备棺 土葬为俗,极重棺材,涂漆棺、刷墨棺、白楂棺,因财力或老丧、少丧而有别。总之,棺木多用桐木、楸木、柏木,以木厚者为优,以材稀者为贵。桐木最常用,楸木和柏木棺木只有富有人家才用。有的人前几十年就着手准备,在房前屋后或空闲地栽上几棵桐树,柏树,曰防老。以备使用。一般家庭有老人者,多在病故前几年就已置备棺材,俗称“喜木”、“寿木”,棺木做成后要涂黑漆。过年要给喜木帖上“百年不用”“千年不用”等红贴。喜木制作;“上三头板”,上边三块为整块板制作,底板可用多块板拼成,厚三寸,也叫顶底三;“散头板”无论天板、底板均由多块板拼成;板材的厚度不等,根据家庭情况而定。一般档头均采用柏木档,分为四种:(1)前后各一整块板为一拼档;(2)前后各二块板为二拼档;(3)前后各三块板为三拼档;(4)前后各四块板以上为多拼档。视其家庭条件而定。一般老人在60岁左右(下世之前)大部分都已把棺木做好,放在家中,有的要放几年甚至几十年。家庭条件较好者,再加上儿女很有孝心,在制做棺木(寿材)时相当讲究,必须在有闰月之年,择吉日良辰,特聘请技高艺精的木工来制作。并要大肆张扬,引得街坊邻居前来观看,以示儿女孝心,老人也为之高兴。在开做前要先把用来制作棺木的坯料拿来,开锛三下,看锛下的木枇飞得远近,飞得越远说明老人的寿限越长。这时,有经验的木工都会用尽全力把木枇尽可能锛得远一点。但无论木枇飞得远近大家都要说些吉语取笑一番。棺木的制做要求很高,相当豪华。棺木的底板两侧要雕刻成各种各样精美的花纹,如:跳蚤窝,十八罗汉,八仙过海,二十四孝图等。底板的前边刻上“福禄祯祥”等字样。棺木前后两端的档上雕刻着大圆“寿”字或“福”字。棺木做成后,将大头贴上红对联,如:“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等,横批写上“寿星不老”等吉语。已出嫁的闺女还要特来祝贺,同时各亲友也都来祝贺,俗称贺木,并且燃放鞭炮,以示庆贺,搞得非常隆重热闹。老人都非常高兴,感谢儿女孝道。棺木做成后都不钉盖,到老人下世用时才钉盖。

  15 、墓地与鼓墓:官宦富有之家,不惜重金请风水先生“精选宝地”,以求“荫福子孙,长保富贵”。一般人家也多慎重不苟,按先生吩咐开掘墓穴。墓穴的形式有砖鼓墓、窜堂(堂墓)、半堂墓,明坑。有老人超过六十岁者,与做喜木一样,条件好的人家儿女们就会选在闰月之年,择吉日良辰为老人鼓墓,俗称“盖老屋”,有砖混结构,水泥砖结构,墓下方留墓门,安葬时再挖开。也有老人下世后再鼓墓的。

  16、装殓:根据择定安葬日期,死者置正庭一、两日内,将遗体纳入棺木。在此阶段,一日三餐临吃饭前孝子焚香、给食品罐内加食(意在饭前不忘老人,以让老人吃饭),跪在灵前痛哭一场后再吃饭。入殓绝大部分时间定在后晌。首先将棺木内壁用白纸糊好,底板上面将筛子筛过的清灰包成灰包,放入棺中。从前到后交叉式置放十二根香,交叉处置放硬币12枚,将黄色衾褥铺在上面(俗称铺金)。待一切准备就绪后,准备入殓。此时只打手势,避免说话。然后由四人抬起遗体置于棺内。四周用遗物或灰包填实后,将头部、嘴里、脚后放入元宝、取去面巾,塞入手中。将白色衾被盖上(俗称盖银)。并将丧者生前爱好好之物同时装入棺内。做馍饼一类食物束于亡人袖内(俗称“打狗饼”),纸钱(俗称“买路钱”)。饼是去冥府的路上给拦路的狗吃,好叫它把路让开,钱给拦路鬼,另外去冥府的路上要渡河、过桥,都得花钱。入殓一切准备好后,至亲近戚需最后瞻视遗容和查看装殓细节,并得到“娘家”主宾点头。入殓程序一毕,而后钉棺,钉棺时,钉棺者高喊:“鲁班走过来,孝子两边排,举起月牙斧,亡人快躲钉!”钉锤举起,孝子需停住哭声,连呼亲人“躲钉”。

  17、丧祭吊孝:亲友、邻舍登门致祭,称为吊孝。

  (1)多?小篮装供食(馒头)俗称“烧纸”。意为众家八户出力献物,共同办理丧事。随着社会的发展,吊孝物品由单一的馒头转变为现金,起初吊孝金额最少有五角,一元,两元,后来逐渐增加,到2000年前后,现金代替了物品,金额也逐渐增多,10元,20元,50元,100元至1000元不等,近亲还有更多的。

  (2)出门闺女则购买纸扎冥品。

  (3)近门、至亲吊丧,并直奔灵榻哭拜于地,执事烧纸元宝,孝子陪祭举哀,稍许上前劝阻止哀。

  (4)公职人员去世,单位除了丧葬费,还送花圈表示哀悼,后来有送挽联的,横幅的。

  (5)2000年以后,同学会,战友会,老乡会等社会群体增多,赠送横幅挽联的日益增多,子孙后代也有赠送横幅挽联一表哀悼。

  18、其它用品制作购买:

  (1)厨师赶制待客酒席菜肴以及大祭所用的菜供食品。办理丧事生活饭菜简单,不像办喜事那样铺排。

  (2)拉回购置(或制作)的所有纸扎品。

  (3)制做引魂幡:特请一位能工巧匠,精心制作,引魂幡长约2.5米,上有冠状华盖,外飘轻盈彩带,其下垂有白条一幅,上面书写“已故考(妣)X公(母)讳XX大人(太君)之灵魂引行”,制成后吊扎在约3米长的竹枝(男)或柳枝(女)上即妥。引魂幡一般是在起灵时直到送灵柩于坟上都由长子或长孙所执(当地人称打幡儿)。待灵柩下葬墓内,把幡取下放于棺椁上,墓封好后,竹或柳枝则插在墓丘上端。制做引魂幡也有一定讲究,如亡者年岁超过60岁并且上无长辈健在,全部用五色纸制做;如亡者上边有一位长辈在世者,则采用四色纸制做(即少一粉红纸);60岁以内亡者,俗说“没有抓住寿”,制作引魂幡时采用三色纸制做(即少粉红色和黄色纸)。如是青壮年(30岁以内)亡者则用兰色和白色两种纸制做,由晚辈执幡,俗称“少丧”或“少亡”。“少丧”引魂幡上书写“冠男XX之灵魂引行”或“笋女XX之灵魂引行”。也有花圈替代。

祭守亡灵

  (4)哀杖(哭丧棒):男竹女柳,“小小哀杖一尺七,头戴麻冠穿孝衣,未抬双足泪寂寂”,因此,哀杖一般用1.7尺(双亡1.8尺)长,用竹子或柳树枝制作,把3公分宽的白纸条,一边剪成花边,缠贴在棍上即成。丧男孝子用竹子哀杖,说是爹在世惦记儿女是周周节节:丧女孝子用柳树枝,说是妈待儿女亲,是统统常态。哀杖主要预防孝子们在痛哭时由于悲哀过度失神昏厥时起到辅助作用。等墓封好后,插在墓丘前边,并按照辈分高低排列。

  (5)老盆。老盆一是祭奠时焚烧金银元宝纸品,内装历次燃烧的冥金灰烬,故称“聚宝盆”。二是子女每人在老盆底用铁钉拧钻一个孔,出殡时由儿子抱着,说老人一生的洗刷脏水到阴间得喝掉,钻孔流掉,老人不用再喝恁多。老盆放置在坟墓下头。

  (6)食品罐:食品罐一般采用肚大口小的花瓷瓶,或玻璃瓶,瓶内装有在大祭加爵肴食时各种献馔食品少许,上口用一蒸馍封盖,蒸馍中间插一双红筷子,意为储备供食粮仓,由长媳拿到坟上随棺入葬,放于棺椁大头正中。

  (7)镇物篮:镇物篮有先生?,内有符,弓箭等,并沿路撒外圆内方白纸做的纸钱,使得穷鬼们抢拾钱财,忘却拦路,以便灵魂顺利通行。

  19、祭奠礼法

  一般人家丧事不请乐队响器,只有富裕人家才请得起乐队响器,讲究的还要行叩拜礼,一般在出殡前天后晌或晚上进行,凡是晚辈亲戚要单独或同辈份分组向亡者致哀哭灵,由执事礼宾主持,统一行礼;

  (1)、起拜四叩礼:即一揖、一跪、一叩首,连行四次,最后起来再一揖。

  (2)、懒四叩礼:即一揖后跪地,连续叩首四次,起来后再一揖。

  (3)、起拜九叩礼: 共四鞠躬、四跪、四叩首、四起;遗灵案前(前场所有孝子到后场) 鞠躬,跪,叩首,起,鞠躬;赴前位,就位,孝子行灵前化白礼。共四鞠躬、四跪、四叩首、四起。哭入灵堂。

  (4)、懒九叩礼:鞠躬,跪四叩首,起;遗灵案前(前场所有孝子到后场) 鞠躬,跪,叩首,起,鞠躬;赴前位,就位,孝子行灵前化白礼。鞠躬、跪、四叩首、起。哭入灵堂。

  (5)、三献礼:三献礼分初献礼行起拜九叩礼,再献礼行二十四叩礼,三献礼行懒九叩礼。

  旧时繁琐的叩拜礼逐渐简化废去。现在人都讲厚养薄葬,大部分在古礼的基础上都有简化,礼仪减少了很多,不请礼宾先生、不出吊、不点主,不移柩安柩、不出灵等等,只有烧出门纸、迎旌礼、灵前哀悼、跪迎悼客、安神礼,每顿吃饭前点个纸,行四叩礼,安葬前一天下午行大礼:儿子、儿媳、姑女、女婿行起拜九叩礼,其他(她)人行四叩礼,晚上同样。

  安葬之日早起,儿子行起拜九叩礼礼,其他(她)人行四叩礼,告别礼就行了。前来吊丧者行鞠躬礼凭吊亡者。

  古礼在农村尚有沿用,一些地方请先生,请器乐,仿古礼办理丧事,但也简化了许多程序,精通殡葬礼仪的先生在也越来越少,而且老人生前需要子女赡养,所以厚养薄葬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和风俗。

  20 追悼会 大多是公职人员的单位为逝者举行的追悼,告别,追思议式。均在出殡埋葬前,选择开阔场地举行,农村也有为德高望重者召开追悼会的。

  21、出殡与埋葬:老人丧,早上殡埋。上有父母的亡者下午埋葬。起殡赴墓地时,由执事,先生做前导,嫡长子或嫡长孙抱遗像,孙辈孩子长孙举引魂幡,(无人执幡者,置于棺上,叫驮幡)。灵柩也叫大灵,4抬或8拾,孝男捧灵牌,次子抱“老盆”,送殡孝子执哭丧棒举哀跟随,沿路撒下外圆内方孔纸钱,下葬时止哀,长媳扫墓,也称净墓。长子媳,手持对伴葱,五色线缠好的扫帚毛从墓瞠里扫到堂外,对伴葱用微量土埋在左角,将土捧微量放于头布一角内,出堂墓后,将头布一角内的馒头用力朝背后扔去、扔得越远越好。棺木下葬时全体肃静,执事者指挥,不能喊人名字,纸幡放于棺椁盖上,阴阳先生向入穴棺面摆下“镇物”。封好堂门,掩埋封墓。掩埋时,孝子向墓穴铲放第一锨土,而后众人封墓,并插引魂幡竹或柳枝于墓首。边封边向上拔,提坟气场。最后哀祭。墓封毕,孝子捧灵牌回,家人点香接于门外,捧灵牌到堂屋安放。

  下葬后送殡妇女先行回家,其时,家门旁放一盆浑水,盆口放一口铡刀(或菜刀)。盆内丢进一些制钱,送殡妇女回时,向盆内捞一把,不管捞住或捞不住钱,只准一次,名曰“捞富贵”。墓封毕,孝子捧灵牌(或遗像)回,然后抱灵牌(或遗像)执香回到堂屋,将灵牌放在祖先桌上。

  22 点怕火:埋葬亡者之后的三天傍晚,当孝子的要用谷杆,到坟地燃着,绕坟头正转三圈,再倒转三圈,放下就走,不能回头看。把新成员安顿进阴间。让已故的先人们都出来烤一烤,这风俗很有点阳间人接风的篝火晚会,人们称作点怕火或燎怕火。

  23 复三 原本应在埋葬后第三天进行,嵩南习惯在第二天早上或前晌进行,众孝子戴孝到坟上,修整坟墓外形,称之为复三。

二、后祭之礼

  旧时为死者尽孝往往甚于生前。居官者停职守制“庐墓三年”,富裕人家办丧也不惜倾家典当,兴师动众,挥霍无度,素有“人死财散”之说,常有薄养厚葬之弊。一般平民穷户,葬祭自简。殡葬后祭奠亡人、逢七为祭奠日,日期从“一七”到“五七”、尽七,逢七祭奠,去世第七天为一七,第二个七日为二七,第三十五天为五七,父母一人亡故一人健在的,逢七要提前一天过,称之为撇七。过五七祭奠日,出门闺女要拿回一只公鸡献祭。亡故一百天的祭日称之为“百日”,去世一周年为头周年,整二年为二周年,去世三年为三周年。其中头七,二七,三七,四七,六七,七七,百日为小祭日,一般是孝子女们到坟上烧纸请神,回家在老人遗像前上香祭奠一番,自家纪念缅怀老人,就可以了,不招外客。五七和“一、二、三周年”为较大祭奠日子,晚辈亲朋都参加祭奠。到坟头哀吊,亲友邻舍烧纸,主家宴客。三周年为大祭。孝子百天不剃头,三年之内穿白鞋。年节用紫、绿素彩纸张以白字书写守制联语。三周年忌辰中午前哀祭已毕,贴红纸对联,谓之“除服”。三周年通常按红事办理。

  近几年厚养薄葬风气日益盛行,后祭之礼逐渐淘汰,大多人家选择简单办理。

三 其他殡葬风俗与禁忌

  1、寄埋

  凡亡人不入祖茔正穴者,都必须暂厝坟角或其他荒地进行短期埋葬。也有在庵子墙边寄裱的(即先丘裱在那里。就是把灵柩置于地面上较高的地方,四周用青砖或水泥砖围起、收顶封严,外面用泥巴、白灰抹面以防雨水进入)。男先亡者可入正穴,女先亡者必须经过寄埋,待夫亡后才能随夫一起入正穴合葬。另外,少亡(年龄在30岁以内)之男女也必须进行寄埋,待尊辈下世,配冥婚后可入正穴。

  2、迁葬

  由寄埋或丘裱迁入正穴称为“迁葬”。

  3、迁坟与拔坟

  迁坟:一般单棺迁徙称为“迁坟”。迁坟有多种原因,一是祖坟茔地墓穴饱和,另建新茔;二是认为原祖坟上风脉不好;三是认为原祖坟气数已尽等。

  拔坟:多棺同时迁徙称为“拔坟”。大多都是认为原祖坟上风脉不好,或是气数已尽,家庭会发生凶险事故,影响后辈人升迁时、发财等。于是,不惜翻骨弄尸之烦,专门另选新地立茔多棺迁移。选择新茔地立祖,也不得随意乱立,还有很多讲究与大忌:(1)单棺不能立祖;(2)三棺(妻外有妾或有继房者)不能立祖;(3)双老有一健在者不能立祖;(4)不到60岁死亡者(俗称没有抓住寿)不能立祖;(5)少(30岁以内)亡者虽有子嗣但不能立祖;(6)干骨不能立祖,但女性新棺可带亡夫之干骨立祖;(7)凶亡(凶傻、车祸等不属正常亡者)不能立祖;外丧者(在外边或外地亡者)不能立祖。

  4、起干骨

  人亡已久,棺毁骨散,棺内只有“干骨”,需要迁葬必须用纸或布以及丝织品制成小寿衣,把骨头小心翼翼地按部位装裹起来,置于小棺匣(俗称“干骨匣”)内,用麻绳扎盖,外面刷成黑色,暂厝坟上。所有孝子到场行稳灵礼、起灵礼后抬回家中按男左女右置于灵棚下。起殡后由湿骨在前引领干骨在后一起抬至坟上合葬。

  5、冥婚葬

  俗称“配鬼亲”。少亡之未婚男女(12岁以上),经媒人介绍,女棺可以“嫁”到男方茔地,举行“冥婚礼”,在鼓乐声中,双棺按男左女右相并,即为“拜堂”(也有另设天地桌拜天地的,搞得非常热列、隆重),双棺合葬即为“入洞房”。双方亲属亦不举哀,只是摆供焚帛,表示祝贺,“婚后”两家即成为正式姻亲。

  6、招魂葬 遇人亡者不得其尸,即用亡者生前所穿戴的衣帽招魂而葬。或用面团、谷草捏扎成人,到十字路口呼唤亡者之名,捧几捧黄土,招其灵魂回家装入棺匣内,再抬至茔地入葬。 6

  7 上坟 每年春季清明节前为坟头祭奠先祖期,嵩南称之为上坟。

  (1)上坟每年举行一次,具体日子有各家族自己确定,有清明节当日上坟的,有选天赦日的,有选二月二的,上坟一般带鞭炮贡品,白纸条若干,后辈人为先祖坟头添土修墓,摆果上供,挂纸上香,(有后辈结婚的,当年坟头挂粉红纸,以告先祖)以示纪念。

  (2)新拔坟茔的,选在七月十五上坟。

  8 禁忌

  (1)孝男孝女在父母亡后的头七内禁止进入别人家宅院,未出七天为热孝。

  (2)孝子百天不剃头,三年之内穿白鞋。

  (3)老人去世,第一年过年不贴对联,第二年贴绿对联,满三年才可以贴红对联。

  (4)有重孝在身的子女,未出三年,过年(春节)破五(正月初五)前不得去别人家,破五后才许走亲访友。

发表评论